陕铁院城轨工程学院 2023年度青年五四奖章推荐人选风采展示

发布者:城轨工程学院发布时间:2024-01-30浏览次数:10

聂红宾,男,汉,38岁,工学博士,副教授,校级中青年科技人才,科技先进工作者,优秀创新创业导师,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,校级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,2024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。2014年来校工作以来,主要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通过不懈努力,逐步成长为一名教学能力突出、科研成绩斐然、技术水平过硬的全能型青年教师。

一、党建引领,做好教书育人工作,体现责任担当

聂红宾以党建为引领,始终按照党员标准严于律己。参加“三会一课”等主题教育活动,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。作为支部的组织委员,创新提出围绕中心抓党建、抓好党建促教研”的“一抓一促”工作模式,积极配合支部书记组织各项党建活动。连续11年参加学校贫困生“一对一”帮扶、爱心捐款等活动,同时还参加了20231218日甘肃省积石山抗震救灾捐款活动,累计捐款6000元,帮助10多名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,砥砺前行。

二、潜心治学,投身大赛指导工作,助力学校发展

聂红宾热爱教育事业,认真履行教师职责,潜心教书育人。积极参与了《地下工程监控量测》、《隧道施工》等2门省级、《隧道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》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。以第一指导教师切实承担起中国国际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指导工作,分别获得第四、五届金奖2项、银奖1项。个人分别获得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荣誉称号,已然成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从教11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,在平凡的工作中蕴蓄不凡力量。

三、勤耕不辍,揭示地下工程损伤机理,解决行业关键问题

在科研上注重长期积累,强调学以致用。岩层、水、温度等因素耦合影响下隧道衬砌破损作为世界性难题,目前治理尚无成熟经验,只能依靠自主创新。为了解决某隧道洞口段喷射混凝土开裂问题(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项目),以课题形式主持申报了渭南市重点研发计划(2020-ZDYF-JCYJ-187),“极温环境下碳纤维喷射混凝土冻融损伤时变演化机理研究”,与西安科技大学建筑病害研究所展开联合攻关,提出了极温与纤维参量模型,彻底解决了川藏极温环境影响下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开裂问题。该技术受到了施工单位、业主的一致好评,该成果获得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。发表了学术论文3篇,其中,《Materials(SCIEI检索,(2020JCR二区))收录1篇,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》(中文核心期刊)收录2篇,同时个人获得校级中青年科技人才荣誉称号。

在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现场锻炼时发现:传统复合衬砌破损修复过程中存在“监测难”的问题。主持申报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(51508462),“基于力敏特性的碳纤维加固损伤衬砌压阻机理微观分析及预警”。经过多次专项研究后,利用碳纤维高导电性建立了衬砌加固处裂缝扩展与电阻变化模型,提出了加固体预警阈值,形成了一套复合衬砌损伤修复预警监测系统。同时与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,该预警系统应用到地铁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方面,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“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期围岩安全监测与预警成套技术研究”二等奖。个人获得2023年校级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。发表学术论文3篇,其中,《吉林大学学报(工学报)》(EICSCD检索、中文核心)收录1篇,《隧道建设(中英文)》(CSCD检索、中文核心)收录1篇,《Materials(SCIEI检索,(2022JCR一区))收录1篇《合成纤维工业》(科技核心期刊)收录2篇。

读博期间,跟随导师一直从事煤田巷道矿井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,经过30多次井下坍塌现场事故处置发现:矿井坍塌破坏主要是由于水、非均匀压力导致的,结合前期碳纤维加固损伤衬砌的研究基础,国内首次将碳纤维废丝加固矿井衬砌中,形成了矿井柔性支护。在此基础上,以我校为第一单位成功申报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(2022JQ-420),实现了我校在纵向科研项目的突破,为我校双高建设贡献力量。

四、立身致远,注重产教融合,积极服务社会

聂红宾积极参与服务行业企业社会实践。连续多年深入行业企业、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及服务,受聘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,承担了 2023年全国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评审工作。参与制定教育部《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》1+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,开发培训教材,实现了行业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突破。参与完成了四川诚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监控量测培训,参与完成了北京房屋建筑承灾技术服务,累计到款金额248.4万元。

聂红宾同志作为学校青年技术服务类教师的缩影,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铁院“吃苦奉献、拼搏争先”的拼搏精神,为学校、学院的科研、技术服务默默奉献,在平凡的岗位中发光发热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体现了青年教师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,展现了铁院飞速发展的精神力量。